1:眼镜的问题,首先眼镜是需要配备电池的,但是眼镜必须要带着才能欣赏节目,那么电池产生电流的同时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产生辐射,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。
2:画面闪烁的问题,3D眼镜闪烁的问题,主要体现在主动快门式3D眼镜,也就是说两个镜片每秒各要开合50/60次,即使是如此快速,用户眼镜仍然是可以感觉得到,如果长时间观看,眼球的负担将会增加。
3:亮度大大折扣,带上这种加入黑膜的3D眼镜以后,每只眼睛实际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,因此主动式快门看出去,就好像戴了墨镜看电视一样,并且眼镜很容易疲劳。
不闪式3D电视方式是接近我们实际感受立体感,自然的方式。如同在电影院里享受生龙活虎的3D影像,能够同时看两个影像把分离左侧影像和右侧影像的特殊薄膜贴在3D电视表面和眼镜上。通过电视分离左右影像后同时送往眼镜,通过眼镜的过滤,把分离左右影像后送到各个眼睛,大脑再把这两个影像合成让人感受3D立体感。
关于MAX 3D
MAX 3D利用偏振光分光原理,所使用的70毫米15齿孔电影胶片的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的10倍,是一般70毫米宽银幕胶片的3倍。IMAX巨幕3D画面大、视野宽广、视觉效果好,但成本高,所需放映的场地和空间巨大,制作费用高昂,而且需要使用70毫米15齿孔的设备进行放映。刚刚推出IMAX数字立体放映机,但其数字放映系统的价格和胶片IMAX系统基本一样。总的来说,IMAX 3D投资高、经营成本高,不是一般影院所能承受的,不适合在普通商业影院推广。
银幕的反射系数、透射系数和吸收系数
光线投射到银幕上,通常分成三部分:一部分被反射,一部分被吸收,还有一部分穿透银幕。我们分别用反射系数、透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表示银幕材料对入射光线的反射、透射和吸收程度。
反射系数=银幕反射的光通t/照射到银幕的总的光通量(1)
透射系数=银幕透射的光通量/照射到银幕上总的光通量(2)
吸收系数=银幕吸收的光通量/照射到银幕上总的光通量(3)
对于任何一种幕面光学材料,这三个系数之和都等于1。
即:反射系数+透射系数+吸收系数=1(4)
各种银幕的光学材料都可用上述三种系数表明其特性,某种材料的吸收系数大,说明射到它上面的光通量损失大。无论是何种银幕都要求吸收系数值越小越好。吸收系数的大小与银幕光学材料的吸光性、厚度和颜色有关:材料吸光性高、厚度大、颜色深,则吸收系数大。与其它材料相比,白色材料吸收系数值蕞小。
反射型银幕要求反射系数大,透射系数尽量小。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,反射系数越高,银幕反射的光线就越多。幕面就越亮。透射型银幕则要求透射系数尽量大,反射系数尽量小。